「CARE is RIGHT」 照顧者關注日研討會 關注照顧者權利
返回「CARE is RIGHT」 照顧者關注日研討會 關注照顧者權利
一同打造照顧者友善社區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 2023 年 5 月 19 日(星期五)假沙田科學園舉辦「CARE is RIGHT 照顧者關注日研討會」。活動旨在關注照顧者權利,確定照顧者的角色,提升社會大眾對照顧者之了解及接納,並給予支持。
「CARE is RIGHT」 照顧者關注日研討會
2023 照顧者關注日研討會以 CARE is RIGHT 為主題,積極回應現今照顧者越趨多元化的需要,亦是為照顧者的權益、平等和福祉等方面作出初探,邀請多位本地、海外專家和照顧者代表進行分享及討論,包括主題演講嘉賓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教授、美國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lder Law Attorneys 的行政總裁 Ms. C Grace Whiting, J.D.及下午專題演講嘉賓,來自德國 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Institute of Medical Soc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Science 的研究員 Dr. Andrea Budnick 等,以及四大平行專題工作坊和四場專題討論,深入探討和交流,期盼引起社會各界不同持份者的關注,集思廣益,為照顧者政策、服務注入新思維、新景象。研討會同時以實體及線上形式舉行,共有超過 500 人參與,參加者包括來自香港、
澳門、內地、台灣及其他海外地區的業界代表、學者及社區人士等。
照顧者支援的 6 大支柱
樓瑋群教授分享幾個國家的對無償照顧者身份認同的定義,例如德國、英國、澳洲等,這些國家一般對照顧者定義的首要條件是有一位需要較長時間需要照顧的被照顧者,並提供的照顧工作包括個人照顧、協助及支援等。樓教授亦引述 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Carer Organizations(2023). Principles for Carers. 支援照顧者的 6 大支柱,包括認同照顧者的角色、照顧者的就業保障、經濟支援、健康及喘息、資訊及知識及平等機會。她總結家庭照顧者在協助照顧長者及/或殘疾人士照顧者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照顧歷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包括識別/角色的形成和轉變,與情境因素關聯,包括被照顧者的健康/功能狀況、照顧者的特徵,以及可負擔/可獲得的資源。而法律上的認同及共同協作的決策可以減少在照顧歷程上累積的不利因素。
美國的照顧者支援法案
Ms. C Grace Whiting, J.D. 借鏡美國的經驗,討論對「家庭照顧者運動」的看法。她指出,美國的「家庭照顧者」人數從大約 1,500 萬人到 9,000 萬人不等。而跨代家庭的數目正在增加。在1970 年代,美國只有 7% 的跨代家庭,現在已經上升到大約 17%。人口結構變化會使「照顧」變得更複雜。她並引述一項美國新的全國策略:《支援家庭照顧者法案》 (R.A.I.S.E. Family Caregivers Act),它承認「照顧者」是有與生俱來尊嚴的,其權利及需要是需要社會的支援。R.A.I.S.E. 代表支援「照顧者」,包括:承認他們的貢(Recognize),協助他們進行護理活動(Assist),讓他們可以參與有關健康和護理的討論(Include),通過提供暫託服務、諮詢教育和培訓來支援他們(Support),以及讓他們參與社區活動,確保他們不與社群隔絕(Engage)。
上午的專題討論邀請了低碳想創坊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莊陳有先生, MBE 擔任嘉賓主持,與香港明愛專上學院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研究教授莊明蓮教授、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 IDS、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女士、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教授,以及的近律師行高級律師,精神健康資訊匯執委會成員黃煦珊律師就專題作討論,回應主題演講的分享,並探討照顧者的定義、照顧者應該享有的權利,以及現有法律框架下香港照顧者的保障。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 IDS 討論到各條例中涵蓋照顧者的部份,包括《家庭崗位歧視條例》、《殘疾人士條例》、《性別歧視條例》等,江玉歡女士認為現時香港法律對照顧者的保障相對其他國家落後,需要加強,眾嘉賓亦提及到對未成年照顧者的支援亦需要被關注。黃煦珊律師則指出現時的保障主要落在被照顧者上,並未有特別針對照顧者權益的保障條例,而人口老化令照顧者數目倍數上升,針對照顧者保障有必要盡快落實。莊明蓮教授指照顧者是現時福利服務的重要人口,社會應善用照顧者資源,並推動政府推行照顧者政策,讓照顧者具有明確定義。照顧者被有意無意間被虐待的情況亦需被關注,因此樓瑋群教授認為可以分別為照顧者訂一個較濶的定義用作提供資訊及服務,而另一個較窄的定義用作特別服務類別。
此外,職場照顧者亦需要及其退休保障的討論現時亦相當缺乏,而整體上照顧者為本的經濟支援政策需要值得更多的探索。
發展遙距照顧
德國學者 Dr. Andrea Budnick 在下午的專題演講分享一項德國的遙距照顧模式的研究,並引述三個主要引致遙距照顧的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家庭成員願意承擔照顧工作,以及家庭結構的改變。遙距照顧的工作包括情緒支援、資訊的管理、安全控制等,研究顯示通過本地網絡及適當的科技支援遙距照顧,並建議發展新的遙距照顧模式,令被照顧者達致盡可能安排在家居照顧,避免過渡至療養院護理。
平行專題工作坊
其中與時並進工作坊邀請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賴君豪先生、和悅社會企業主席陳志育先生,及精神科專科醫生雷永昌醫生,探討公私營機構和社福機構在基層醫療方面如何與時並進,攜手協作來支援照顧者,以及帶動關愛文化。
開創先河工作坊則分享了「幸福庭園手牽手」計劃為照顧者帶來的正面影響,以及醫療及和社福前線同工在支援照顧者的挑戰。
驚喜處處工作坊則從電影和媒體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透過不同媒介講述照顧者的苦與樂,以及如何在數碼轉型的時代為照顧者提供資訊,減低其照顧壓力。
生活新篇工作坊則分享各界為照顧者提供的專屬服務,例如 HSBC 的向日葵計劃、社署特殊需要信託,以及探討社會對照顧者的支援模式的研究劃。
照顧者易達平台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長者綜合服務總監蕭穎女士(照顧者易達平台第一召集人)擔任下午專題討論「新需要。新點子」的主持,聯同其他照顧者易達平台成員機構代表,包括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社會服務部、西貢區社區中心、九龍城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和悅會、黑暗中對話(香港)基金會有限公司、仁愛堂有限公司及建設健康九龍城協會,探討如何因應現時照顧者的需要,分享平台各成員之間如何產生協同效應,發揮各成員機構的優勢,提出新點子,為照顧者提供到位支援。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總幹事趙漢文先生在閉幕辭中表示: 「本處希望透過研討會,喚起社會對照顧者的關注,呼籲各界別一起在社區織造網絡,建立有效的支援平台,並加強對照顧者權利和支援的宣傳,建立一個更友善、包容和尊重照顧者的社區。」是次研討會不僅提高了社會對照顧者的關注,也為照顧者提供了實用的資訊和支援,希望能夠推動社會對照顧者的關注和支持,打造一個更友善和尊重照顧者的社區。